紫砂文化起源于宋代,今天在宜兴丁蜀镇,还存有宋朝时期兴建的紫砂官窑,现在被宜兴人称为古龙窑,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雪沧桑,古龙窑遗址至今仍保持完好,且每年都会点火烧窑一次,而这座拥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的古迹,正是宜兴作为紫砂壶原产地的有力佐证!
“世界上只有一把壶,它的名字叫宜兴。”紫砂壶的原产地正是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兴市属于江苏省内的一个县市级城市,而宜兴也是因为紫砂而名扬国内外。当然,如果是真正宜兴的人也可能会告诉你:严格意义上来讲紫砂壶并不是真正产于宜兴,而是主要产于宜兴市丁蜀镇,因为紫砂壶的加工地和制作原料绝大多数都是产自丁蜀镇。
紫砂壶的原产地及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
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 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邵友兰,清道光年间人,是当时的制壶名家之一。也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邵友兰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致,质坚如玉为一绝”。所用印章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还有带边的方章“友兰秘制”,小印楷书“友兰”二字,铭刻一般署名“二泉”所作。由于紫砂艺人的印章材料坚固,一般可以沿用若干年,甚至终生都在使用,因此印章款的鉴别是判断紫砂壶作者的一个直接依据。
1950年至1960年的宜兴紫砂壶,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品种,这个时期的紫砂工艺,可以说是紫砂制造工艺能够流传至今、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历经战乱的宜兴紫砂从业者仅存五十多人,而制壶的老艺人更只剩下二十多人。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老艺人组织起了合作社,恢复了紫砂壶的生产。这个时期出现了朱可心、王寅春、蒋蓉、顾景舟、吴云根、裴石民等一批壶艺大师,这些大师的作品,精品迭出,砂质优良,工艺规范,受到了壶具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与青睐。
如今紫砂壶的爱好者也不在少数,不少人去到宜兴就为求一个正宗的紫砂壶,不过市面上的紫砂壶假冒品多,大家在收购时多了解紫砂壶的知识,鉴别紫砂壶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