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喝茶的人都希望拥有一把好的紫砂壶,一壶一茶好搭档,茶香更香,紫砂壶也能在泡茶的过程中逐渐养的莹润光滑。那什么样的壶才是一把好的紫砂壶呢??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去鉴赏:材质、工艺、造型、功能和寓意。
第一:材质美
材质美,也就是质地美。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这说明了茶壶质地的优劣与是否能泡出一壶好茶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紫砂,学名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主要成份是:高岭土、云母、石英,并含有数十种氧化金属,其中含氧化铁8%左右;紫砂壶烧制成器温度在1100℃~1200℃之间,此时,氧化铁熔化,在壶体上形成了肉眼看不到的气孔,其孔径为0.02毫米,形成了紫砂壶出气不出水的特点。
茶叶中含有两种物质:茶碱和茶多酚。茶碱口感“苦”,茶多酚口感“涩”,这两种物质经高温浸泡会迅速释放,使茶汤苦涩;而紫砂壶这种出气不出水的特点可降低壶内温度,使这两种物质逐步释放,达到茶汤香韵皆佳的效果。这就是紫砂壶适合泡茶的主要原因。
开采下来的大块紫砂原矿,要加工成制壶原料,其传统方法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1、露天堆放,自然风化。直到大块原料经手揉捏后,可以呈粉沫状,其最细的部分为85目(每平方厘米的筛子网眼个数),以保证紫砂壶烧成后有0.02毫米的孔径;其中未完全风化的部分,还需在石磨上磨碎。 整个自然风化的过程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2、和泥。风化后的原料,加水揉和,直到用手抓起后不黏手并留有指纹,而且指纹在两个小时后,还清晰可见,不变形,则达到制壶所需的可塑性。
3、陈腐。把和好的泥料用油纸包起后码放,以增加泥料的黏性,这个过程叫陈腐,需要半年时间。
4、捶泥。陈腐过的泥块在加入适量的熟泥(作过壶胚的余泥)后,还需再用木棰捶打,逐渐排除泥中的空气,以加强泥料的韧性。如果紫砂壶原料是这样制成的,并能在烧成后表现出作品应有的质感和色彩,我们称为材质美。
第二:工艺美
现代制壶大致可分为灌浆工艺、模具工艺、全手工制作。
灌浆工艺: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将含有石蜡的泥浆加热注入石膏模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壶坯,经镶嘴、把并脱蜡后烧制成壶。但是由于灌浆所需紫砂颗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则使紫砂壶失去了应有的透气性。灌浆工艺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且成本较低,所以比较容易满足茶艺市场的要求。
模具工艺:把拍打好的泥片放入石膏模内成型,取出后再精加工、烧制,这种工艺有助于茶壶造型规范,但同时也使一些工匠在学会打泥片之后,就不再需要学习打身筒,镶泥片的技艺,凭借着石膏模便可制作茶壶了。也正是这样,紫砂艺术遭受到挑战,创新精神被极大地打击。由于模具壶造型呆板,缺乏神韵,手工技艺含量低,也只可作为一般茶具或工艺品使用。
全手工制壶工艺大概过程是:
1.打泥片 2.围身筒 3打身筒 4.搓壶嘴、钮、把 5.装壶嘴、钮、把 6.制壶盖 7.开壶口 8.修光、精加工 9.落印款。由于全手工制壶要求制作者不仅要掌握泥胚成型技巧,还必须利用紫砂材质特性,充分在作品中营造出艺术氛围。所以全手工壶不仅可作为茶具使用及工艺品欣赏,还具有艺术收藏价值。
第三:造型美
紫砂壶从造型可分为:光壶、花壶、筋囊壶。 光壶: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并要求“柔中寓刚”;方器要求“方中寓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
花壶:以仿生为主,表现自然界动、植物及生活中的形态,别具情趣。
筋囊壶:是通过线与线的交织与结合,给人予美感。基本要求是: 筋纹随着造型形体的变化而深浅自如,线条纹理清晰。 总之,造型是见仁见智的,喜欢它,它就是一种美。
第四:功能美
紫砂壶毕竟是一种实用工具,什么造型的壶适合泡什么样的茶,它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仿鼓壶,身筒矮,不易储温;口大,与空气的接触面就大。这种造型特别适合泡绿茶,使茶不易泡老,可较好的展现出绿茶滋味清爽、鲜活的特点。而水平壶,肚大,保温;口小,不易散香。这种造型适合泡乌龙茶,它容易表现出乌龙茶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甜的特点。
第五:寓意美
中国人喜欢以物咏情,以物铭志,所以每一个制壶名匠都力求以自己作品表现情思。如:斑竹提梁壶,造型取自竹段,壶钮被作者巧妙制做成“知了”,利用“知了”与“竹子”的谐音,传递了孔老夫子“知足常乐”的古训。 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艺术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看这个世界,再把所见所思容于作品中去,然后观众会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