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个硬币使用很频繁的地区,而且香港硬币作为中国钱币铜元的原始模板,在中国钱币历史上成功地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加之其特殊历史地位,足以引起也应当引起收藏界的重视。
香港人一向有使用银毫的传统,他们以毫子作为一毫(10分)的称呼。香港人俗称小银币为银毫(毫银),粤语“一毫”即“一毛”之意,因此称呼二角、一角、五分面值小银币为“二毫、一毫、半毫”银毫。一毫硬币,又称一角硬币,面额为$0.1港元,港币最小面值额硬币。
香港一毫硬币是首批发行的港元之一,由1863年起发行,当时以银铸造。1935年,因应港元取消银本位制度,硬币改以镍铸造,1948年则改由黄铜-镍合金铸造。1982年,硬币体积缩小,而背面的中间亦铸了“10”字,原本中间的“香港一毫”的中英文字样移到硬币的边缘。1984年,被新一批1毫硬币取代,一直流通至今。1994年起至今,硬币改由黄铜镀钢铸造。1997年又有铸上有中国式帆船图案的纪念硬币。
香港的硬币种类繁多,不下数百款。某些品种因发行量少或战乱、回收、损毁等原因,存世量甚少,现已成为珍品,比如1905年的一毫铜币等、1941年一仙铜币、1964年的五仙铜币以及1980年的一毫铜币等。这些稀有品种在海外市场的价格高达数百元、数千元乃至数万元。1990年起,香港政府就有意减少“女王肖像”硬币的发行量,并从1993年起,港英政府对有英女王头像的流通硬币进行回收,现已收回数亿枚,可以预言,今后的回收量将不断加大,某些品种的存世量可能变得稀少,因而有收藏价值。此类硬币中,以1984年的一毫币流通量最小,其铸造量只有3001.6万枚,而1980年一毫币的铸造量也只有2400万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