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山寨”》 全面揭露人民币的秘密 (中)

人气:435 发布时间:2019-07-11 03:01:19 来源:用户投稿


        人民币收藏第二章:市场很多事
        第一节吃药与开门(一)
        各位看官不要误会,这“吃药”与“开门”不是两个动作,而是两个“行话”,“吃药”代表买到假货,“开门”代表真货。
        如果您遇到一个人,这个人声称自己没买到过假货,那这个人绝对是骗子。
        如果您遇到另一个人,这个人说自己经常买到假货,那这个人是傻子。
        玩收藏也好,搞人民币投资也罢,每个人都“吃过药”,“吃药”也分等级,小数额的叫“药”,大数额的叫“毒药”,尤其是刚刚玩收藏的“新人”,百分之一百都“吃药”。
        我刚开始拿“高仿币”当真币买,“高仿币”做的很真,什么水印呀,冠号呀,一应俱全,蒙初学者蒙的十分到位。
        后来懂了相关知识,又吃了回“药”。这次是“古币一元”,说明白点就是第三套人民币一元面额“古币与五角星水印”纸币,这个币种很有收藏价值,而且这枚绝对是真币。但是后来经过鉴定,纸币是真币没错,但是“古币水印”是假的,这就是一枚普通的一元面额纸币,市价10元左右,而“古币一元”市价在150元左右,我花了50元买的,真正的“古币一元”,五角星水印是空心的,我那个是实心的五角星。
        还有“忽悠”大师。
        这些做钱币买卖的人,都快活成“人精”了,他们能将手里的“破烂”,编成一段段精彩绝伦,惊世骇俗的故事,并且为这些故事找到相关“证据”。
        我认识一位朋友酷爱“红色收藏”,毛主席像章,语录,各种杯子,皮带,只要是那个时代的,这个人都喜爱收集。有一次他联系到了一个老红军,“介绍者”说对方有一大堆“老物件”,朋友也叫我去“凑热闹”。一进老红军家里,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那种我这个年岁的人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光景”,那个年代的物件摆了很多,还有老红军当年当兵时候的照片等等。
        屋子里的“古气十足”,同时我对这位老红军战士“肃然起敬”,我朋友也是“毕恭毕敬”的询问老红军收藏的“老物件”,他与老红军谈了一会,“老红军”表示拿出“东西”不放心,让我朋友看看他身边的“东西”。
        老红军拿出一个册子,翻开,里面有一张人民币。我朋友从不碰人民币收藏,对旧版人民币也不了解,于是说:“我不玩这个,不懂,咱们还是看看别的吧”。老红军却拿出一副很认真地态度:“这个是新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值大钱了,我本来存了好几张,都被别人买走了,就剩下这一张,是49年开国大典的时候别人给我的,我为了纪念一直没舍得卖,这不年岁大了,想留下点钱养老,看你小伙子人不错,就让(卖)给你了。”
        我朋友对人民币收藏简直就是“文盲”,于是叫我过去看看这张币。说实话,我对旧版人民币的鉴定,当时还处于“启蒙阶段”,更别说鉴定让许多高手大腕都“走眼”的第一套人民币了。
        但是我还是看了看这张人民币。
        这一看,我心里只有两个字:不对。
        这是第一套人民币一百元面额的“帆船”,全品纸币得好几万,我说过,当时我对鉴定还不甚了解,看人民币票面真的看不出“破绽”,我之所以认为“不对”,是因为老红军前面的一番话。老红军说,这张纸币有纪念意义,是49年开国大典时候别人送给他的,但是我十分清楚的记得,第一套人民币一百元面额“帆船”,虽然票面年号为“一九四九年”,但是其为1950年1月20日开始发行的。(我当时正在写一篇关于人民币年号的文章,因此对这个印象很深。)
        这个就足以证明,这位老红军,在说谎。
        以后的日子里,又遇见什么“老收藏家”“老学究”,还有古朴气息十足的名片,写得也是“天花乱坠”,接触多了,也就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道”。这些“老红军”“老收藏家”,其实只有这个“老”字是真的,确实是个老头,但是他们讲的生平和关于他们的收藏品故事,基本上都是编出来的。
        他们先放出风,又“东西”要出手,就像那个老红军,你慕名而来,如果你是收集“红色藏品”的,他就给你看手里的旧版人民币,你如果是冲着旧版人民币来这,他就会拿出毛主席像章之类的“红色藏品”。还有“老收藏家”,我有一次去买旧版人民币,可是对方左拐右拐,都能拐到粮票,布票之类的老票证上,当然,你要去买老票证,对方一定劝你收集旧版人民币。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这些人专找买家的知识弱点,他们手里全部是极其逼真的“高仿品”,或者“改造品”,不是专业人士,平常不会碰自己不了解的“那一块”,但是在一种氛围下,就像老红军家里那种特殊年代的感觉,再加上一个垂暮老人,一段动听的故事,买家大部分对其说的话坚信不疑。而且“东西”的卖价往往比市场价要低很多,买家这时候便沉溺在“高回报”当中,就算不了解的“东西”,很多也都买下了,自此,便吃了一剂“毒药”。
        第二节 吃药与开门(二)
        有一种“忽悠”叫“无声忽悠”。既然是“忽悠”,那起码得说话,“无声忽悠”如何解释?说简单点,卖家摆一个“局”,买家看“货”的时候自己把自己“忽悠”了。这个“局”只能骗骗初学者,“老手”压根不会往“局”里走。
        请听我细细道来。
        有一次到了一家市场,有个店外面卖“处理纸币”,放了一堆,标明“20元一张”,我去看了看,只能说这些币太假了,图案很模糊,我一个初学者都看得出来这个绝对假货。
        唉,等会,这时候我看到了与众不同的一张,画面清晰,有水印,跟周围的“破”纸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第三套人民币两元面额“车工”券,市价得300元左右,我当时心想:这下可让哥们捡到“漏”了。高兴之余,又在纸币堆儿里“捡漏”,最后挑了2张“车工”,付完钱后心里美滋滋的。后来经过验证,这2张均为“赝品”。
        这些商贩将“低仿品”和“高仿品”放在一起卖,两种差别十分明显,初学者意识里只有“真”“假”两种,一种是假货,另一种与其有明显区别,那就是真的。这些“堆儿”货着实骗了不少人,高仿币一张不过3元钱,其20元卖出,很“暴力”。市场里还有“银元”“袁大头”“古钱币”“纪念币”,很多都是“低仿品”和“高仿品”混在一起,新手上当必经之路,绿叶配红花,没有一件“开门”货。
        另外一种“无声忽悠”,借助的是各种收藏类杂志,报纸等媒介。
        这些“媒介”“有意无意”的都会犯一些错误,骗子们就是利用这些错误,误导买家,新手中招率百分之一百,老手也有“折”这得。某些收藏杂志将某种藏品的“赝品”的照片,误当“正品”了,骗子看到后,便加以利用,低价买进一些照片上的“赝品”,放在摊位上卖,旁边还放着该期杂志相关页面,逛市场的人走到摊位附近,看到这些,便信以为真,很多人便买了“赝品”,买完后还不忘去买一本那期杂志。
        这些“吃了药”的,暂时还不会发觉。
        一,两个月之后,同一本收藏杂志便出现了“关于某某期藏品内容用错图片”的相关更正,并且“很负责”的附上了“正品”照片。
        买“赝品”的买家“有幸”看到后,会大骂杂志社和奸商,看不到的话,就继续被蒙在鼓里,做着发财梦。
        第三节 吃药与开门(三)

        新手们上当过程有很多,有些人遇见的事情可谓“离奇”。
        因为他们竟然买到了没出现过的纸币。逛收藏品市场的人,大多数都抱着这么个心理:猎奇,捡漏。事实一次次无情的告诉我们,“奇”“漏”其实都是“局”。
        有一次在街上碰见卖旧纸币的,一看纸币根本没见过,一打听,这些都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金圆券”,上面印的全部是孙中山头像,纸币很旧,摊位老板也不断的在说这些有多么值钱。
        新手总有这么个惯性思维,就是纸币年代越久远的越值钱,于是我以100元一张的价格买了3张,心想:这“金圆券”应该比第一套人民币“老”,所以肯定挺值钱的。很久以后,接触到了相关知识,才知道“金圆券”不怎么值钱,有的几块钱就一张,我买的那3张,市场价100元能买20余张,得,又“吃药”了。
        有些造假者抓住的就是人们的“猎奇”心理,“改造”“臆造”出许多“产品”。
        比如将某种地方纸币的一部分换掉,再“嵌”上别的图案,总之,纸币看起来就是真的,但是就是“没见过”。比如有的人把“金圆券”上孙中山的头像换成蒋介石的,我还见过有个“慈禧”头像纸币,“改头换面”后,成了“新鲜币”。
        有张著名的“臆造品”,这张纸币现身之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张就是1953年版的10元人民币,正面图案为“伟人握手”,毛泽东与斯大林握手图案。不管怎么看,这张纸币均符合第二套人民币特征,却没有此币的相关记载,当这张“伟人握手”出现在市场的时候,许多不理智的收藏者以高价买入,认为这张币是一种“新发现”。
        后来,经过很多收藏爱好者多方“考证”,这张“伟人握手”确实为“臆造品”,其纸币主图案是仿印的1950年“中苏友好共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邮票上的图。
        还有针对人民币冠字做“局”的,因为人民币冠字表为国家机密,所以再厉害的收藏者也不敢说自己能把人民币冠字表总结的绝对“全”。有些骗子就将人民币冠字改成一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冠字,不懂的人和猎奇的人看到后就会以为此为难得一遇的绝世珍品,大部分人会“上套”。
        还有就是之前所说的“错版人民币”,其实对这个有研究的根本不用看纸币,比如新闻上写“珍藏20年”,拥有若干年,对人民币发行年份有研究的,往前一推算年份,嘿,这个币种中国人民银行尚未发行,这个拥有者就领工资领到了。还是那句“术业有专攻”,骗子造假技术一流,但是知识文化水平欠缺,想当然的认为人民币票面上的年份,就是发行年份,其实大多数人民币其发行年份与票面年份差很多年,比如第四套人民币,最开始发行的是1980年版,但虽然票面写“1980”其实从1987年才开始发行的,有的收藏者会说他这张“1980”年版纸币,是1985年领工资得到的,一看就知道骗人的。
        我还见过“同号钞”,又称“双胞胎纸币”,就是同样的人民币,连票面的冠号都是完全一样的,就一句话:这个,是不可能的。
        我接触过的“双胞胎纸币”,有的用肉眼就能看出“破绽”,其实就跟游戏“大家来找碴”一样,两张完全相同的纸币,只要有一处“不同”,那就是一张为“变造品”,有的“改动”很厉害的,就得借助高倍放大镜,一般50倍以上,才能看出“改动”痕迹。
        当然,这里说的是真币,假币的话,同一批次,冠号完全一样。
        第四节 吃药与开门(四)
        我的一位币友因为纸币上的颜色,吃了两回“药”。
        头一回他买了第三套人民币红三字冠一角整捆(整捆:1000张连号纸币,带银行封签),第三套人民币一角面额纸币,红色冠字比蓝色冠字的发行时间早,因此更具价值。后来朋友把捆“拆开”后才知道,捆的封签上是红色冠字,但是里面的纸币,却是蓝色冠字,被人掉包了。
        第二回朋友从市场上买回了一捆“901”,即第四套人民币1990年版的一元面额纸币,因为对方卖的很便宜,而且为真币,捆也是原捆,没拆开过。价格比市场价低500元左右,于是他很爽快地买了。
        后来我看了纸币,一看冠号颜色,就告诉他上当了。他买的不是“901”,而是“961”即第四套人民币1996年版的一元面额纸币,两个币种“长”的,除了背面年号几乎一样,而整捆纸币是看不到背面年号的,因为被封签挡住了。但是“961”冠字是黑色,“901”冠字为蓝色,他那捆冠字为黑色,绝非“901”。
        还有一种“药”,叫“醉翁之意不在酒”。(当然,也不在山水之间。)
        有商贩在街边“高价收购硬币”,并且印制了一个价格参考表,并宣称只要有表上标明的硬币,就用面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收购。
        这出“戏”,不仔细看,还以为和街边的“小币贩”一样,印出一堆人民币照片,并且标出“外行人”看起来很高的价格,比如第二套人民币“币王”“大黑十”,面值10元,小贩5000元一枚收购,第三套人民币“币王”“背水一角”,面值1角,小贩2000元一枚收购,看起来很合算,其实呢?
        在收藏品市场,品相好的纸币,“大黑十”市场价10万元以上,“背水一角”1万元以上。
        “高价收购硬币”和这些还不一样,它主要不是“收购硬币”,而是卖《高价收购硬币价格参考表》,1元1张,参考表上的硬币几乎都为国家银行没有公开发行过的,一般人家是不可能有的。当然,其收购价格也低得离谱,但是参考表卖的很好,几乎每天都能卖光。
        这些“骗”这些“局”,没有一个是“外行人”做得,几乎全部是高手操作的。
        收藏这行,每个人都可以碰,但是每个人都是从“学生”变成“老师”的,被“坑”,“蒙”,“骗”这些钱,用句“最高频词”叫“交学费”了,新手“吃药”越多,以后当“老师”后,骗“新同学”的水平越高。
        其宗旨便是本着“诲人不倦”,更“毁人不倦”的精神,一代代的为“后来者”“挖坑”,并乐此不疲。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a381170100jqpu.html) - 《人民币的“山寨”》
      全面揭露人民币的秘密 (中)_老陆_新浪博客
        第五节 鬼吹灯

        本人十分爱逛各种古玩市场或者旧货市场。
        很多收藏品市场得“找”,或者满街打听,因为位置确实不太明显。
        我刚开始也是满街找,后来知道了一个简便方法。看街边小贩。马路两边的小商贩,慢慢的从卖烤红薯,卖老米,卖盗版光盘的,变成了卖些小额收藏品,或者看着“特别假”的“文物”“古董”的,那附近就有要找的收藏品市场了。
        就像一个成人用品商店附近百米之内,一定有个灯光昏暗,里面的人衣着暴露,经常有人进出却不见头发少一根的“发廊”一样。互利互惠,或者叫寄生关系。
        北京的潘家园市场不需要看小贩,为什么?潘家园市场附近的街上,有许多标着潘家园市场的路标或者路灯,生怕别人不知道这里是潘家园,到潘家园买东西的外国人很多,因此国际品牌效益十分明显。
        有一本关于盗墓的畅销小说,叫《鬼吹灯》,这里引用一下这句“盗墓行话”。我们身处的不是昏暗的墓室,周围也都是大活人,不是“粽子”,不是“僵尸”,但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有几个“小鬼儿”经常出来捣乱。
        下面介绍几个“出镜率”比较高的。
        收藏品市场“小鬼儿”之——托儿。
        这年头,干什么,都得找个“托儿”。
        卖房的有房托儿,卖车的有车托儿,拍卖的也有拍托儿,连婚姻介绍所都有婚托儿。
        貌似很多行业,不作假就“活不下去”。收藏品市场里,托儿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一次去北京报国寺市场闲逛,门口有个卖屏风的,我上午10点到那,直到下午2点出来,那卖屏风的也就一,两个问价的。我刚刚凑过去看,就有一个人来“问价”,我看到这个人,笑了笑就走了。
        这个“托儿”很失败。因为上午有个人对这屏风感兴趣,跟卖家谈价的时候,也是这个人上来问价。我一直有这么个想法:需要“托儿”的东西,不一定是假东西,但是一定不是好东西,或者说,性价比很低。
        真正好的东西,不需要“托儿”。
        你什么时候电力公司和自来水公司“打广告”?“我们发的电,又猛又劲。我们的自来水,又香又甜。”没有吧。
        下面介绍一种“专业托儿”,之所以说其“专业”,因为很多人都上过他们的“当”,而且至今被蒙在鼓里。这种“托儿”,主要出现在“散摊”或者“地摊”。
        一个摊位左右两边的摊位全是“托儿”。这三个摊位有一定距离。
        在大型市场外的摊位,属于看见城管,撒腿就跑那种(不过我见过城管车和相关人员就在小贩旁边,小贩还在叫卖,根本无视城管,而我们的城管同志也“失明”了,仿佛看不到满街的无证商贩),所以当然没有租金。中间这个摊位,是“本主”,收购旧版人民币,两边的都是“托儿”摊,也收购旧版人民币。
        假设你有张旧版人民币,想往出卖,第一个询问的是“托儿”摊。
        “托儿”摊有个特点,就是基本上看到什么都说是“假货”。而且“托儿”特别能说,看见你不懂这个,就玩命“忽悠”,什么纸张透性不好呀,底纹不清晰呀,总之,说一堆比较专业的名词,让你相信手上这张纸币,是假的。
        等你慢慢相信了,就是“上钩”了,“托儿”会告诉你,这个纸币他不会要。(当然不要了,好不容易让你相信自己的真货成假货了,他再收,这不马上“露馅”了嘛)。当你正“心灰意冷”,要离开的时候,“托儿”会“好心”的告诉你,让你去其他摊位问问,应该有“不识货”的,可能能“蒙混”过去。
        来市场卖东西的,当然是想把东西卖掉。于是你又来到不远处的另一个摊位问价,这个“摊位”就是“本主”,你此时已经认为自己的纸币是“假货”,所以开价比较低。
        “本主”摊位可能已经接到“托儿”的短信或者“暗号”,一看纸币是真的,就开始放心的“压价”。“本主”摊位不担心你不卖,为什么?
        你如果不卖给他,就得去问下一个摊位,下一个摊位还是“托儿”摊,还会“十分专业”的告诉你,你的纸币是“假货”。
        你想来想去,好像只有一家老板“眼拙”“不识货”,只能便宜卖给他,总比“砸手里”好。于是,将手里的旧版人民币,低价卖给了“眼拙”的摊主。还得暗自庆幸自己找了个“冤大头”。其实这个摊主把这张纸币转手就能以几倍的价格卖出,三个人再分钱。
        我就遇见过这么个“做局”的。我有一个“发小”,常听我说收藏品市场很好玩,就让我带他去见识一下。
        我拿到收藏品市场的纸币,被摊主一看就说是“假货”,我非常肯定这张是真的,于是很“专业”的和摊主理论。(那时候血气方刚,觉得自己会点东西就很牛了,也是为了向朋友显示出自己的能耐,现在接触东西多了,这种事我绝对不会再干了,谁知道旁边有没有黑社会的人“看场子”,我砸人家饭碗,人家能让我好过吗。)
        摊主一看我懂这个,直到“蒙”不到钱,亮出底牌“我们这没现金,东西收不了。”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哥们儿,你哪凉快哪呆着去吧,别在这搅合。后来晚上,我跟“发小”在拉面馆看见了他们几个,我冲他们笑了笑,他们也笑了笑。
        唉,其实大家都不容易。

        第六节 今夜请将我遗忘(一)
        这次的重点是电视台的广告及报纸广告。
        为什么要将这些广告遗忘?因为它们几乎都是骗人的。
        近来许多明星代言的商品,纷纷“出事”,很多大品牌也相继“倒掉”,老百姓现在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这部作品写关于收藏的很多事情,在前面关于“错版币”那些内容,大家应该明白很多媒体几乎每天都在“胡说八道”。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更不能原谅,因为这些媒体明知道他们宣传的收藏品是骗老百姓的,但是只要厂家给足了钱,他们什么都敢播放。
        2009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主持人讲述了一个关于“收藏品”的骗局。
        这个收藏品广告是在某家地方电视台播放的。

        “故宫博物院国宝级纯金雕999黄金生肖开运五福牛”。(名字真长)
        此物搬出了“故宫博物院”这个重量级称谓。
        电视广告上随后又列出了另外三个“大腕”的证书:
        《世界吉尼斯大全证书》
        《中国黄金工艺协会鉴定证书》
        《钓鱼台国礼中心国礼证书》
        很嚣张吧!这个“故宫博物院国宝级纯金雕999黄金生肖开运五福牛”更用了28.44克纯度999的黄金打造。
        只售7900元人民币。值吗?太值了,光这28.44克999黄金就值6000多元。
        其实有这个想法的人,就上当了。事实证明,电视台和电视广告都是不能相信的。
        《世界吉尼斯大全证书》是假的,《中国黄金工艺协会鉴定证书》是假的,《钓鱼台国礼中心国礼证书》也是假的。
        钓鱼台国礼中心和故宫博物院根本不知道有“这么档子事儿”。
        那五头闹心的金牛,其实是用碳酸盐加上塑料做的,表面是铜。
        而且里面含的金“微乎其微”,根本不具鉴定价值。
        这“故宫博物院国宝级纯金雕999黄金生肖开运五福牛”只有那个“牛”字,是真的。
        果然很“牛”。之所以用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一则假收藏品报道,为了先让各位看官相信,造假者只要能有利润什么都敢“造”,电视台只要能赚钱,什么都敢播。
        下面开始介绍电视台和各种报纸给老百姓设的“局”。
        第一“局”,偷换概念。
        现在的电视台,尤其是各大地方电视台,经常在春节前几个月播出收藏品广告。
        例如:十二生肖纪念金银币呀,纪念两岸三通金银币呀,纪念伟人金银币呀,等等等等。
        在广告中除了告诉老百姓这种纪念币极具纪念意义之外,更搬出各种权威部门,如公证部门公证,质量检验部门证明其价值之类的。
        再后,说明此纪念币是某某造币厂发行。而且是限量发行,欲购从速。
        买吗? 买了就上当了。
        这种广告用了“偷换概念”——以章代币。
        我们常听纪念币这三个字,何为纪念币?
        纪念币是国家法定货币,也就是说,纪念币可以流通,像我们使用的人民币一样,可以“花”,但是“花”纪念币的,不是富有到疯了,就是真疯了。
        纪念币币面上有面额和符号,最关键的是,纪念币的法定发行单位只有一个——中国人民银行,由中国金币总公司经销。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因此,除了发行方中国人民银行及经销部门中国金币总公司外,其他如某某造币厂,或者香港金币公司,全是不合法的。真正的纪念币,每次发行之前,中国人民银行都会有公告。并且什么相关权威部门,如公证部门,质量检测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根本没资格对纪念币进行鉴定。
        这些“广告”中所谓纪念币,只能叫“纪念章”。
        那“金银纪念章”是否值钱?
        答案是:值钱。 值多少钱呢?
        答案是:相关价值请查看当天国际国内黄金白银价格,再用“金银纪念章”所含黄金白银克数进行相应换算。

        难道没有升值空间?
        答案是:在黄金白银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种“金银纪念章”升值潜力为零。
        这东西在“行内”叫什么大家知道吗?叫垃圾。别说高价卖给收购收藏品的人了,就算平价也没人要,很多地方经常出现“外行人”拿着什么什么的纪念币来市场卖,几万块钱买的,连1千块钱都没人要。

        这种纪念章留着不能升值,也卖不出去,得了,我当金银往出卖总行吧,可以,前提是,您得先把“金银纪念章”花钱溶成金银。

        第七节 今夜请将我遗忘(二)
        有些收藏品并不是假货,但是买了也上当。
        第二“局”,价格不等于价值。
        电视广告中,很多都是真货,下面用几个例子说明一条电视收藏品广告心得:
        买真货,也上当。
        我看过一个《第三,四,五套人民币珍藏册》的广告,这个里面每张币都是真的,而且第四套人民币冠号末尾3位全是同号(不是111之类的豹子号,而是全部是146之类的相同号码),其中第五套人民币更是8位全同号,还有相关银质微缩币,看起来阵容“很好很强大”。
        其售价3600元人民币。OK,下面我来解读一下,其真实价值。
        第三套人民币每种面值纸币各一张,大约在500元(2009年价格)以内。(注意,不是全套,是每种面值各一张。)
        第四套人民币每种面值纸币各一张,面值168.8元,尾三同号配出加30元(如果大批量配,2009年价格每套也就加20元),合计168.8+30=198.8元。
        第五套人民币每种面值纸币各一张,面值186元,配出全同号加20元(主流通货币比较好配),合计186+20=206元。
        以上三个加起来500+198.8+206=904.8元
        我们再考虑第四套人民币目前的升值和配册成本,不会超过100元。
        银质缩微币,听着挺唬人的,其实成本不超过10元钱。
        此套《第三,四,五套人民币珍藏册》成本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
        售价3600元,刨去广告费用,一套基本赚200%以上。
        南京的一个电视频道推销过《世界货币大系》,这套货币大系收录了200个国家共433枚珍稀货币,其中包括北京奥运会的纪念币,每套首发价为9800元人民币,全球限量发行1888套。
        荧屏右下角有个挂角广告,上面标有“买就送奥钞”五个大字。
        主持人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夸张的喊叫着:“接着打电话订购吧,只要购买一套纪念币,就可以获得由国家发行的奥运纪念钞,机会难得。”
        我们先说说这《世界货币大系》中的所收录的200个国家433枚珍稀货币。
        这200个国家有我们知道的美国,英国,大家都知道,美元,英镑同面额比人民币“值钱”。这些“汇率”比人民币高的币种,《世界货币大系》中基本都是小面额的。
        而那些我们看着很稀罕的其他国家的大面额纸币,基本上都是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的国家,恨不得几百万买个苹果,还是烂的。
        我见过专门“倒腾”这种外币的,曾经开出100张不同国家外币卖100元人民币,批发1000套以上,90元就行。这里的水分可见一斑。
        再说说这《世界货币大系》赠送的奥运纪念钞。
        这里送赠送的,不是大陆发行的10元面额,正面有鸟巢图案,目前市场价1500元一张的奥运纪念钞。
        而是港澳地区发行的奥运纪念钞,其价格一直在100元左右徘徊,有一段时间竟然跌破了发行价。
        2008年年底,各大礼品市场出现了内地,香港,澳门三地奥运纪念金箔钞。
        有一个朋友想买,不知道价格,问我:你说这三张金箔钞100元买的下来吗?
        我说:把“吗”去了,换成10套,100元,足能买10套。
        这三张钞批发不会超过7元一套,所谓金箔钞,其实和黄金一点关系也没有。
        2009年春节期间,某地方电视台播出了《人民币一二三套大全套珍藏册》,售价38800元。
        当时,我家亲戚也打电话询问我这个买了值不值。
        我说:如果只按照名字看,买这个《人民币一二三套大全套珍藏册》,基本上跟中彩票差不多,第一套人民币大全套市价300万左右,第二套人民币大全套市价15万左右,第三套人民币大全套也接近2万元。
        就此打住。
        各位看官看看,如果这《人民币一二三套大全套珍藏册》真是各套大全套,那商家,就是弱智。
        商家是弱智吗? 显然不是,人家还想赚钱呢。
        这个所谓“大全套”,其实连“小全套”也算不上,叫“小小全套”,或者叫“N分之一套”比较合适。
        第一套人民币大全套共有60多种版别,这《人民币一二三套大全套珍藏册》只有10余张。
        第一套人民币很值钱吗?
        是的,很值钱。
        那这《人民币一二三套大全套珍藏册》中的第一套人民币值钱吗?
        是的,值钱。但是它们是第一套人民币中,最不值钱的币种。
        OK,第一套人民币收集难度大,工程技术含量过高,咱们不怪它。
        再看第二套人民币。
        如果有价值10万元以上的第二套人民币“币王”大黑十,价值2万元左右的3元面额“井冈山”就再好不过了。
        这《人民币一二三套大全套珍藏册》有吗?
        没有。OK,毕竟是只有38800元的东西,我们期望有价值10余万的“大黑十”不太现实。
        到此,这《人民币一二三套大全套珍藏册》收集的第一套与第二套人民币总价值不会超过6000元。
        我们把希望寄托在第三套人民币上。
        第三套人民币大全套也接近2万呢,其中“币王”背绿水印一角市价在1万5左右。
        得了,别想了,因为这《人民币一二三套大全套珍藏册》压根就没有背绿水印一角,只有价值千元的“背绿一角”和“枣红一角”撑撑场面。
        再加上配册等,这《人民币一二三套大全套珍藏册》成本在1万元以内。
        卖38800元。你说商家赚多少。各大电视台广告收藏品,利润其实至少是200%,有的“狠”的有5倍以上的利润,绝对暴利行业。
        这种事情太多了,并且在于普通人买收藏品,买礼品,投资也好,收藏也罢,就算亏损了,非专业人士也看不出来,不光暴利,隐藏的也很好。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频道精选
  • 最新
  • 最热
  • 精品
热门专题

Copyright © 2006-2025 马甸收藏网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北京地区最专业的人民币收藏知识网站 手机:18610305151 微信:18610305151

粤ICP备13077976号-4

友情链接交换请加:1061611902 ,加q备注加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