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枚大观通宝古钱币,相传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年末,当时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元,改崇宁六年(公元1107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由此开铸大观通宝。
大观通宝版别:
版名1:大观通宝斜通
特征:也有泉友习惯称垂尾大的。斜通或称垂尾的大观版别铜钱谱一共收录了3种,这类版别的字体写法与其他大观差别明显,一眼就可以分辨。大字的一撇一捺末端稍下垂,大字略俯;通字甬部与走之部间隔较大,甬部略仰
版名2:大观通宝斜通狭穿
特征:与上一版相比,主要有几个区别,一个是大字平,二是通头大,三是观字狭,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穿口比上版小。
版名3:大观通宝狭宝
特征:此版特征不太好描述,从版名来讲--狭宝即“宝”字比较狭小;“大”字也有垂尾的感觉,但“通”字与斜通版明显不同。狭穿,“观”字狭。
版名4:大观通宝狭宝宽字
特征:与上版类似,最大的不同在大字比上版宽--大的最后一笔超过内郭的长度比上版长,且“大”字无垂尾的感觉,撇捺的末端皆较平。图没拍好,此版一般铸造精良,而且书体类似折十,因此也有泉友称其为“折十手”的。另外补充一点,与降通版的区别,只要看“通”字末笔左端是否与内郭平齐即可。
版名5:大观通宝广草观
特征:文字纤细,大字阔,通字走之部与众不同,广草的得名来自于“观”字的草字头长,右端与“见”部平齐。
版名6:大观通宝肥字广草观
特征:文字笔画较粗,“观”字的草字头较长,但短于上面的广草观。“通”字末笔笔画圆滑。此版以前见得较少。
版名7:大观通宝小观
特征:也有称为美制的。“大”字整体有向右偏的感觉(撇画短,捺画长),“宝”字左足长、右足短,“观”字小、草字头短。
版名8:大观通宝俯观
特征:也叫楷通。“大”字末笔平直,“观”字草字头和两个“口”向左偏、出于内郭(所以称为俯观),“通”字的末笔顿笔明显。
版名9:大观通宝大字昂通
特征:这版是比较早被大家所熟知的。最明显的特征只看“通”字即可,即通的上部明显高于内郭的上郭。
版名10:大观通宝宽观
特征:这也是最早被大家认识的大观版别之一。“大”字扁、宽;“通”字小于其他三字;“观”字扁、宽,草字头左侧超过内郭,两个“口”部离得较远,末笔长。
版名11:大观通宝御书短通
特征:此版也叫广大缩通,这个版名比较好理解。就是“大”字字体宽,尤其最后一笔较长;“通”与其他三字相比,字体感觉明显小。铜钱谱称为御书,盖以其书体类徽宗的瘦金体而得名。
版名12:大观通宝退大
特征:“通”字类似宽观,最明显的特征是“大”字笔画整体布局向右偏,撇部比较圆滑。
版名13:大观通宝降通
特征:大观小平中最常见的版别。四个字中规中矩,“通”字走之部的转折点与内郭下沿平齐。此版还有降通大样、降通小字、降通阔缘等几个细版。其中降通小字和小字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通字的走之部的转折点是否与内郭下沿平齐。
版名14:大观通宝小字
特征:外缘较阔,四个字字体均较小,“通”字走之部的转折点高于内郭下沿。“宝”字的右足与内郭下沿基本平齐。
版名15:大观通宝小字降宝
特征:字体和形制与上品基本一致。“宝”字的右足略低于内郭下沿。
版名16:大观通宝短尾大
特征:大观小平中另外一个最常见的版别。中穿,“通”字狭,走之部的转折点类似降通,最明显的特征是“大”的末笔短,即捺画末端只略微超出内郭,“大”字有头重脚轻之感。
以上便是大观通宝的版别及特征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