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造新泉】
一、基本信息
凉造新泉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铸造地在凉州(甘肃武威)也有私铸。
存世少见,但因铸造不精,钱体薄小,也影响了它的价值。
成色年代:公元317--376年。前凉张氏王朝(公元317--376年)张轨所铸,是以国号为名的第一例方孔圆钱。篆书,有对读,直读二式,钱文字体也有分别,形体可分为轻小、厚重两式。
二、历史沿革
“凉造新泉”历来是钱币收藏家最为关注的钱币珍品之一,“凉”是西晋十六国时期在河西一带建立的国号名,它是我国古代第一种以国号为钱文的圆形方孔钱。钱文为篆书,有对读、直读两种读法,钱文上的字体也稍有分别;形体可分为轻小、厚重两种形式。
由于它的存世量很少,目前泉界对它的研究尚存在两方面的困难,一是新莽至十六国的三百多年间,河西四郡各辖据政权的史书资料至今多已散佚,现有的史籍又无从查考;二是该钱币传世品较少,即便是新出土的也很难得。
三、铸钱人物
关于“凉造新泉”钱由谁所铸和铸造时间,泉界一直存有两种观点。其一说是十六国时期前凉张轨于公元301年受西晋封为凉州刺史后所铸;其二说是十六国时期北凉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沮渠蒙逊杀凉州牧段业并篡位,沮渠蒙逊不久即自立为北凉皇帝,于永安元年(即公元401年)所铸。
目前,泉界持第一种观点者稍多。张轨,雍州安定郡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出身官宦门第,自少博通经义,有匡扶社稷之志。凉州地处边陲,自魏晋开始,便屡遭战乱,荒凉不堪,商品经济十分落后,市场交易早已不用货币,而是以布匹替代,交易时将布撕成段块,民间深感不便且浪费布料。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后,倚重地方世家望族,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设立学校,聘请鸿学硕儒讲经授学,并铸“凉造新泉”钱投放市场,使凉州逐渐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
四、古钱价值
作为我国最早的国号钱———凉造新泉,问世至今已有1700多年,且处西北边陲,故存世稀少,民间也十分罕见。但在解放后的几十年间,甘肃武威等凉州故地也曾有多次出土,总量有数十枚。“凉造新泉”钱文篆体书法古朴端庄,笔画纤秀,字形方正规矩,有王莽钱文之风韵,属十分罕见的古钱币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五、版别介绍
“凉造新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