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银元】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
大约在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1821年-1850年)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鉴于民国银元的版本太多,本文就重点来介绍下其中的几种版别图片,以供参考
一、袁大头
“袁大头”由于铸地多、铸量大,出现了许多版别。有趣的是,尽管版别不同,但“袁大头”的标准重量都为七钱二分,以今天的计量方法是26.697克,成色89.1%,含纯银23.493克,而且各地的“袁大头”均可通用。按年号,“袁大头”分为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版等,均为普通版。其中,八年版为英国伯翰造币厂所制钢模铸造,品相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二、船洋
是指国民政府在上世纪30年代铸造的海洋帆船图案银币的俗称。在中国近代发行的上千种老银币中,其影响仅次于“袁大头”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