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民国时期以来就战事连绵,军费消耗巨大,东三省地区经济萎缩,市场萧条,铜圆多被熔毁或大量外流日本等地,造成辅币通货紧缺。根据民国18年底财政部的调查报告,当时长春、哈尔滨与吉林市流通的十文与二十文铜元数目极少,辽宁省的大连与沈阳只流通十文铜圆,数目也极少。因此报告称,东三省是属于“铜元极少流通”的地区。
民国18年东三省壹分铜币:
此藏品为中华民国十八年东三省大写壹分铜币,钱币正面顶部铸楷体“中华民国十八年”,底部铸“东三省”,币中心圈内“党徽”,钱币背面图案是两株交叉的梅花,中间为货币价值“壹分”,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特。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铸造量甚少。存世量极罕。故有很高的收藏研究价值。
(民国18年东三省壹分铜币(来源于芝麻开门收藏))
民国18年东三省壹分铜币来源:
东北当局为了恢复经济,便开始考虑发行铜制辅币,并以此来抵制日本通货的渗透。民国18年,张学良主持东三省财政金融会议,针对市面缺乏辅币通货的问题,于当年7月开制东三省一分铜圆直到民国19年7月,共发行1800万枚。
经过这样残酷历史洗劫的东北大地,能幸免遇难的东三省壹分铜币自然不多。据介绍,东三省一分铜圆按背面纪值文字可分为“大写版”与“小写版”,其中大写版因在铸造时的青天白日党徽被珠圈环绕,又与“东三省”并列,被南京国民政府认为寓意欠佳驳回重新刻模,因此属于试铸样币。而大写版中还分为大字和小字版别,但无论那一版数量均十分稀少,是中国铜圆中的顶级名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