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不只是古代商业往来的支付工具,更是一个包含着当朝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的全息历史。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古钱币的收藏意义逐渐被挖掘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古钱币的重要性。今天主要介绍的古钱币是南唐-唐国通宝,详细解说下南唐-唐国通宝的基本信息以及版别介绍。
【南唐-唐国通宝】
一、基本信息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钱面文有真书、篆书、隶书等体。其中有真、篆体配对铸造的唐国通宝,是中国最早的对钱。钱背多光素无文,也有背面铸有星纹的。唐国通宝尚有隶书体的小铁钱传世。“唐国通宝”为国号钱。
李璟继承了他父亲李昪打下的江山,但荒于治理。当时南唐需要一个富有阅历、能审势度势、具有军事才能的皇帝,但是他做不到。
二、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元宗李璟铸,以一当开元钱二。传世的唐国通宝钱文直读,有篆、真、隶三书体。篆书钱直径2.5厘米,重4.2克。真书钱2.5厘米,重3.6克,与篆书钱可配成对钱。
三、历史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李璟继承了他父亲李昪打下的江山,但荒于治理。当时南唐需要一个富有阅历、能审势度势、具有军事才能的皇帝,但是他做不到。他发动了对闽国的战争,还讨伐过湖南的楚国。都因措施不当,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劳民伤财,国力也渐渐衰弱。而这时北方的后周在柴荣的领导下渐渐强大起来,南唐经过与后周的较量,屡战屡败,不得不放弃长江以北的土地,割地赔款,向后周屈服,还废了帝号。唐国通宝是在战争需要经费、战败需要赔款的背景下铸造的。“唐国通宝”版本极多,仅钱文书体就有篆、真、隶三种,篆书以初铸时的当二钱制作最为精美,但所见不多。其中以大字、细缘小平钱最少见。篆书“国”字呈方形的称为“方国”,有一种方国的“唐”字篆法独特,笔法秀丽,与普通品迥异,是“唐国通宝”钱中的佼佼者,也不多见。这几种“唐国通宝”篆书钱,应仔细辨认,否则,很可能把它们当成普通品,而不觉其珍稀。
“唐国通宝”钱是在南唐战败改为后周显得年号之后铸的,可钱文仍称“唐国”,从中可见李璟此时的心境,可能是处于“既内心纷扰,又心犹未甘”的状态。而像《虞美人》等那些著名的颓废、伤感的词句,就是南唐君臣们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四、通宝由来
唐末天祐三年(906年),大唐帝国被朱温所灭,至宋初建隆以前(907年至959年),中国分裂为五代十国,延续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偏安于富庶江南的南唐,没有遭到五代的兵祸,他们的统治阶层和宫廷贵族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
相比之下,当时后周的世宗柴荣(又名郭荣)倒是一位文治武动,雄才大略,为后世所称颂的帝王。他看到其他统治者奢侈豪华、残虐百姓,结果招致灭亡,因此下令提倡节俭,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并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断地对南唐用兵,迫使南唐称臣,割让14州60余县归后周管辖,每年进贡银10万两,绢10万匹,钱10万贯,茶10万斤,米麦20万斤,以致南唐“府藏空竭,钱贷益少”。于是始铸“唐国通宝”钱,(见图)与开元通宝钱并用,以折价行用。起初铸1000文钱用铜料3.75斤,以后,为应付日益困难的财政开支,越铸越小,最后减到1000文钱只用铜料一斤。减重贬值的结果是造成通货膨胀,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在这小小的“唐国通宝”方孔圆钱上,表现出南唐国况日薄西山。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赵匡胤派兵南征攻入金陵,后主李煜成了阶下囚。从此过着“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俘虏生活。
三年后,在无可奈何的哀叹声中,结束了他亡国生涯。而李氏当年发行的“唐国通宝”钱,却备受收藏者青睐。
五、版别图片介绍
南唐 “唐国通宝”真书小字版、大字版
南唐 “唐国通宝”楷书镇库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