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的流通货币之一,由于它是实物货币,介于人们对贵金属的认可,以及对历史文化强烈的认同感,民国银币成为研究中国近代革命史的珍贵实物和依据。因此收藏的人不在少数,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且“袁大头”的变现能力比较强,这也是藏家看好的因素之一。那么你知道袁大头版别特征大全吗?袁大头目前存世量有多少?
(图片来自芝麻开门收藏网)
袁大头版别特征大全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其版别众多,铸造跨度从1914年至1951年,在中国贸易中影响巨大,地位极高,以下就是袁大头版别特征大全介绍。
1.“O”记版。即在嘉禾图案中有“O”形暗记,在嘉禾结带处呈横“8”字形,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形圆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肩章较宽,五星比较凸出。
2.粗发版。袁头发较粗,发型呈波浪。嘉禾结带没有形成纵横交“8”的结花,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
3.三角圆版。此币背面圆字内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别是“开口”形。
4.开口贝版。此币壹圆的“圆”字内“贝”字最下一横未与竖笔连接,形成“开口贝”。该版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袁眼中有一从上至下的直线,俗称“睁眼”,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版别未见的。
5.加铸“甘肃”两字版。此币系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民国三年袁大头背面(三角圆)加铸“甘肃”两字,其余与开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
6.签字版。此币甚少见,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并未流通。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华外籍铸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签名缩写。
7.“T”字边、鹰洋边。此两种币均稀见,系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样币。正、背图案与流通的一般“袁大头”相同,仅在边齿上有区别,为“T”字形边或鹰洋币形边。
袁大头目前存世量有多少
《北洋政府时期银元铸毁数目表》统计,至1928年各厂已铸银元(袁大头)约为10.7亿元。加上没有销毁的清末银元总数推算不会超过13亿元,因为铸造新币特别是作为国币需要币制统一,需要回收旧币改铸,这也是《国币条例》规定银色90%,而实铸89%的原因所在,成色高则新币会被收藏或者私毁而无法流通。
有案可査者数量约9.9亿枚,其他造币厂在1915年到“废两改元”期间,产量最大的是成都造币厂,但其生产的是大汉银币中央政府直到抗战时才真正控制四川地区。在袁大头停产的最终日期上并无定论。奉天造币厂在北伐成功、全国统一后停产;甘肃在1931年(民国20年)以后仍有生产。1949年(民国38年)中期,因通货极度膨胀,被迫恢复银本位币制,云南亦曾生产袁头大洋约53万枚,当年9月9日的《中央日报》曾刊载此发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