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泥,因其原矿外观色泽有时呈乌黑色而得名,原产于黄龙山的四号井、五号井。在四、五号井停采封矿之后,四号井与五号井乌泥在如今也越发稀少,只有在洑东的凤凰山甲泥矿与东山矿有产乌泥。
乌泥烧成,窑温从低到高表现为红棕到紫灰,再到灰黄,在1300多度时呈紫灰色,非常惊艳。
同样的,不要觉得泥料名为乌泥,烧成就是黑色的,乌泥烧成的表现并不是黑色,在今天来说,原矿烧成的泥料在不考虑窑变的情况下,是没有呈黑色的。
乌泥,严格来说属于紫泥的范畴,大部分乌泥都是用来做花盆的。能够用来制壶的精品乌泥非常稀少,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乌泥壶,寥若晨星,等闲难得一见。
最著名的乌泥壶要属陈鸣远大师的乌泥束腰壶,如上图,这把壶曾经在保利秋拍上拍出989万的高价。
即使是乌泥制作的花盆,传世的精品价值也非常高,在2011年,西冷印社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代的乌泥黑色堆泥,牡丹雅石四景海棠形盆,以575万元成交。
现代,精品乌泥更加罕有,尤其黄龙山四号井所产的乌泥,号称乌泥中的乌泥,经高温烧制之后,乌中泛紫,质朴中隐隐透出紫气东来的紫砂之韵。不过,市面上仿作的又太多,很多壶友都难以分辨,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特别是要注意烧成的表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