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陶土中有一种叫做嫩泥的矿料,分布在宜兴丁蜀镇的周围山区。而红泥矿就位于嫩泥矿料的最底层的一种矿料。人们后来根据原矿层的不同以及风化程度等差异,将红泥划分成了朱泥、小红泥与大红袍泥。朱泥属红泥中的精品,含铁量较其他紫砂泥料都高。
一把朱泥的紫砂壶贵在何处?
1、泥料稀有
朱泥的矿源十分有限。此外,朱泥位于嫩泥矿床的最底层,并且不是整体分布,而是零零星星的状态。所以,开采时需要旷工用手去“抠“。所以,无论从本身蕴藏量还是开采的难易程度来看,朱泥都是非常稀有的。
2、成品率很低
朱泥可塑性很强,也非常容易成型,但是收缩率高达30%以上,泥性娇,支撑度很差,烧制的成品率只有7成,所以朱泥经常用来做化妆土,或者烧制器型较小的紫砂壶。
真正的朱泥紫砂壶具备哪些特征?
1、“朱色”
朱泥紫砂,顾名思义,朱者泥而紫者砂。紫砂泥经过提验,可谓五颜六色,但“朱色”永远是紫砂泥不可挑剔的主色调。因为在中国,朱色调属古典之色,成泥后油性强,砂性弱,熔点低,结晶充分,收缩比例大。由此造成了朱泥壶致密光润,音清而远,蕴茶愈香的特点。在中国茶初入欧美的那些年,大胡子们直接把朱泥壶称为“红色瓷器”。
2、“小品”
朱泥之美在紫砂中是“另类”,在好古尚拙的紫砂世界里朱泥坚持以小巧为上,以秀俊为美的个性。一切皆因朱泥无大品,小壶传天下。经验告诉我们,“壶小则香易聚、壶大则味不佳”,朱泥小壶正应了这句话。
3、“不完美”
由于泥性的原因,朱泥壶的烧成收缩率为20-30%,从而使壶体表面产生或多或少的皱折,这些皱折经久使用后,只能看到而手却感觉不到,所以坊间有“无皱不成朱”的说法。
在预热烘干、高温、冷却这一烧制过程中,朱泥在烧制温度,预热烘干时间比其他紫砂泥长还要长,冷却过程也必须十分缓慢,稍有不慎就易变形和窑裂,且收缩率又高,因此成品率低(60%左右),也很难做大,这使得许多制壶名家及成型老手也不愿多做朱泥壶。目前市面上的朱泥壶容量大多在200毫升以下,大器极难烧成,超过300毫升的就被很多壶艺收藏者视若拱璧。正因如此,朱泥壶的成品大多有小瑕疵,所以行家们会说:“没有完美的朱泥壶。”
左图 朱泥无皱 右图 朱泥有皱
4、”所谓的无朱不皱“
紫砂泥料中争论较多的一种矿料非朱泥莫属了,朱泥壶成品率相对其他泥料的壶要低。朱泥一直有‘无朱不皱’、‘无皱不朱’的说法,从某些方面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只是其中一部分有)。因为朱泥的颗粒比含量小,并且干燥及烧成收缩率比较大,因此容易产生很多意外的毛病,如:皱纹、变形、开裂等。